《梦溶窗棂》:石库门内的平凡日常时代大潮的淘沙掠影

《梦溶窗棂》为作家丁旭光创作的中篇都市爱情小说。小说以20世纪90年代上海社会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市井红尘中几对男女主人公下海经商的故事以及彼此之间灵与肉的纠缠。小说的叙事跨越十余年光阴,反映了大潮汹涌而来之际,传统文化根基被冲击、知识分子的人格分裂以及首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内心的空虚。他们的生活为金钱、所束缚,他们的精神世界空洞无物,他们的灵魂无处安放。

《梦溶窗棂》是一代人从青年到中年,在时代裹挟下的遭遇、挣扎和情事,也满载着以石库门为载体的对老上海风情的回忆。(夏时)

丁旭光,1954年生于上海。中国象棋协会棋协大师、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共发表小说200 余万字,著书 11 本。

短篇小说《汉白玉》获《萌芽》文学奖和中国小说家学会“中国当代小说家”奖,并于2013年入选中国小说家学会主编的《中国小说家全集》。

2004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丁旭光作品研讨会”被载入《2005年上海文化年鉴》。

2018年,人物传记《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如今鲜有作家关注周遭生活,或只关注自我或局限于自身象牙塔,而丁旭光孜孜不倦把写作视线投向平常人的做法值得肯定。”——赵丽宏(著名作家、散文家,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这部小说并没有去刻意编造那些曲折离奇、荒诞不经、诡异古怪的故事,而是从生活出发,都是普通市民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但在丁旭光那支灵动而有如神助的妙笔涂抹之下,却能化平庸为神奇,妙笔生花。”——孙琴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

1217弄与和厚里相隔一条小弄堂,我和萍萍去和厚里,主要是耍狗。和厚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人气很旺,狗也不少。每一次都是这样,我和萍萍刚猫进和厚里,就会被狗们发现。只要其中的一只狗叫起来,便会引来一连串的叫声。此起彼伏的狗吠声,给我们带来了阵阵快感。

呈两个“之”字型走向的和厚里,既没有铺石板,也没有铺水泥。那条路的两旁,尽是陋之又陋的油毛毡作顶的土房,或者是又低又矮的陋居。陋居以小瓦片封顶,墙面满目斑斑驳驳,破损不堪!和厚里最奢华的一条小路是弹硌路,弹硌路两旁,是和厚里最奢华的一排木质棚屋。由于路很小且基本上是泥土路,除了住在里面的居民,外人几乎不入。从和厚里出去,就是日晖港。日晖港一头搁在肇嘉浜路,一头向南移,一直移到黄浦江。从肇嘉浜路到黄浦江这一段,叫日晖港龙须沟。龙须沟属于日晖港河的分支。

由于我和萍萍住同一条弄堂,我家是二号,萍萍家是四号,我们俩年龄相近。因此,没早没晚的,总是缠在一起。

丁甲里最后一排的公共过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过道旁,不但有一口水井,还有一家小菜场。白天,菜场的摊位是家庭主妇挑肥拣瘦之处。下午则成了我们的乒乓球台。每天放学后,我们会来到小菜场占据摊位。我和萍萍会在鱼摊的水泥台面两旁各放一块砖头,中间摆上一根竹竿,开始你一板我一板。一边豆制品摊位上的女孩,则玩起了翻麻将纸牌的游戏;另一边的菜摊上,几位男孩正忙着赶做回家作业。到了寒冷的冬天,菜场便会用草包将各摊位隔离开来,以防风抗寒。此时,我们就会用草包、箩筐作掩体玩起捉迷藏来。直到傍晚时分,我们才会散去。热闹了一天的菜场,复归平静。

小菜场里,有一间草屋。最早,草屋是菜场加工副食品的地方。草屋里有一口大铁锅,是专门用来炸肉皮的。炸肉皮时冒出来的烟,夹杂着令人作呕的油腻猪皮焦味,直钻我们的鼻子。左邻右舍前往交涉,一直无果。一天,我带着萍萍,让她为我望风。我爬上草屋,直接把烟囱堵了。爬下来后,我和萍萍看到那五六位大人因为烟呛,在剧烈的咳嗽声中慌不择路逃出草棚的模样,乐得前俯后仰。说来也怪,从此,令人作呕的油腻猪皮焦味,再也闻不到了。

我们家在底楼客堂间,有二十平方米,以前是用来待客的,坐北朝南,房间高近四米,冬暖夏凉。耸立着的两扇黑漆漆的大门,隔断了弄堂里的喧嚣。楼梯口前就是客堂间,客堂间前是天井。十二平方米的小天井,由我们家独立使用。我儿时的嬉戏玩耍做功课,我们一家的洗衣晒刷,都集中在小天井里。小天井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乐趣。

天井四壁粘着厚青苔,小时候的我,常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青苔。青苔上,有小小的蜗牛在上面悠闲。地面整整齐齐四方形的石板缝中,偶尔会钻出几茎青嫩的小草。墙角下,栽种着一些花草与盆景,花盆里的无名小花,正在静悄悄地显红呈绿。

抬头张望,天井前前门门楣上方的墙缝里,爆出一棵臂膀般粗的枇杷树,翠绿的枝叶遮盖着大门。有一次,艾格尔的母亲怀抱着两岁的艾格尔来我们家串门。在我们家二楼吃枇杷时,小小的艾格尔随手一丢,把果核丢进了瓦楞里,种子在隙缝里顽强生长。因为当年艾格尔的随手一丢,枇杷果核已经是常年遮风挡雨的枇杷树了。

想不到这么多年后,我和艾格尔以这种方式不期而遇。看到艾格尔后,我就想到了那一棵枇杷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