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办世界杯到底图啥?

这期我们聊一聊,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家纷纷抢着办世界杯?这事儿到底能给这些国家带来什么?

我们知道,俄罗斯赢得了2018年的世界杯主办权。这届世界杯主办权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国家参与其中,比如荷兰、比利时联合申办,西班牙、葡萄牙也联合申办,还有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所以,俄罗斯能拿到世界杯的主办资格并不容易。

既然这么多国家都愿意办世界杯,那世界杯到底能给这些主办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呢?

大家首先想到的一点就是经济效益。2010年世界杯在南非举行的,当时国际足联宣布消息的时候,整个南非都沸腾了,像我们在2001年拿到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的感觉。

南非人当时在各种庆祝的仪式上都喊一个口号——“钱来了!”据说,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当时有一半人都在计划买一栋公寓,打算着在世界杯的时候把公寓租给外国游客。还有人想着在世界杯场馆周围卖点小吃,挣上一笔钱。

不只是世界杯,像办奥运会、欧洲杯等各种大型国际赛事都差不多。承办这些大型赛事要烧很多钱,建好多基础设施,比如体育场、机场等。所以应该是能挣钱,不然谁会砸那么多钱进去呢?

不过,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叫罗布巴德,他很早就怀疑这事儿,他觉得这事儿赚不到钱。

罗布巴德不是普通的学院派经济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是非常棒的运动员,在美国康斯威星大学棒球队当队长。美国四大联赛都有一套选秀的机制,从大学里面直接选球员进入职业联赛,罗布巴德能在大学里做棒球队队长,说明水平还是非常之高的。

罗布巴德毕业后留校工作,干的还是跟体育有关——篮球队的教练。后来,他又去搞经济学研究,写了很多论文。

当时政府为了各种联赛大搞土木工程,建了很多大型的体育场馆,各路政客纷纷在媒体上大谈特谈建体育场馆的好处,会给带来多少的经济产值,解决多少建筑工人的就业问题,给周边的产业带来多少的好处……罗布巴德通过研究测算,发现这事情明显挣不了钱。

职业的建筑工人一直都有工作,就算没有体育场馆的项目也无所谓,建体育场馆无非就是把其他地方的建筑工人吸引过来。而且,凭空加了这么大一项目,像美国这种蓝领劳动力市场本来就很紧张,很容易就造成劳动力市场涨价。劳动成本升高了,带动其他的行业也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对整体的经济形势还带来一些损失。

另外,政府总认为搞些赛事能带动消费。可是美国人有很多消费上的坏习惯,都存不住钱。即便没有赛事、没有体育馆,他们也一定会把钱用在别的地方来消遣。所以,体育场馆创造的收入不是一个纯粹的增量,左口袋倒右口袋而已。

而且,体育馆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除非有比赛的时候,很多比赛一周就一场。花钱建一大型体育场馆,一周就用几个小时,怎么把成本收回来呢?场馆要维护,设备会折旧,即便偶尔包给歌星开个演唱会,赚的钱也就是零敲碎打的。像鸟巢这种大型场馆,很大牌的歌星才能租得起。据说,歌星去鸟巢办演唱会基本都赔钱。

像美国这种地广人稀的国家,老百姓对于住宅区的选择非常谨慎。住在大型体育场馆旁边,环境吵不说,有比赛的时候人流一多就不安全。所以,在那些大型体育场馆旁边就不可能有高档小区,地皮价格也就没那么高,更何况很多场馆都在郊区。

有人会说体育比赛可以吸引很多球迷,他们会买票进场,这是体育场主要的收入。

问题在于,这些消费者身上能有多少附加值?他们看球赛时最多买瓶啤酒、买个热狗、爆米花,这跟看电影有什么区别?多数电影院起码还在商场里,看完电影还能逛逛,买点其他的东西,这附加值更高。

所以,经济学家罗布巴德在美国搞了好多年“反对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演讲,甚至在美国国会上号召政府别乱花纳税人的钱,搞劳这些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罗布巴德除了反对兴建大型体育场馆之外,还特别研究了足球运动。他发现了足球这项运动跟刚才讲的逻辑差不多。支持一个国家主办一次世界杯,政客的说辞都是带动经济巨大的发展。可实际上看在眼里是一回事,能不能吃到嘴里是另一回事。

有研究机构专门针对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研究了一下当地的经济收益。发现欧洲杯期间到英格兰的国外游客比想象的要少很多。当时欧足联预测会有25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英格兰,可实际上不到10万人。

最严重的是,整个欧洲杯期间,外国人在英格兰总共消费了一个亿英镑。1996年,国外游客来英格兰旅游的总消费体量大概是127亿英镑。也就是说,搞这么大动静办了欧洲杯,结果带来的外国游客消费量只占全年整体外国游客消费量的1/127。当时利物浦大学和当地的市政厅联和搞过一个研究测算,发现欧洲杯期间,有三万人来过利物浦,一共消费了103万英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消费30英镑。

另外,所谓的创造就业岗位也是个笑线年欧洲杯期间,英格兰线个,还是临时工。

02年日韩世界开始之前,日本人特别乐观,预测这次世界杯能给日本的经济产值增加260亿美金,韩国人觉得能给韩国带来90亿美金。世界杯结束后,两个国家发现整个经济没有太明显的收益,大失所望。

06年世界杯的时候,举办国德国研究了历届世界杯的收入,低调的做了一个预测,结果也是没达到预期。

整个德国世界杯期间,到德国旅游的外国人只有五分之一是专程为世界杯去的。这就“五分之一”中,有一半是海外的德国人趁着世界杯回家探亲。所以,真正为了世界杯来德国的也就只占十分之一。可这“十分之一”里面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是早就计划来德国,只是把时间调整到世界杯期间。所以这些人来德国是在计划内的,本来就是要把钱交给德国的,只不过调整了时间,也不能算世界杯给德国带来的额外收入。

而且,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愿意在世界杯期间呆在德国,很多人都在世界杯期间出国度假了。毕竟世界杯期有大批特别疯狂的球迷涌入德国,其中不乏足球流氓。安全起见,还是躲别地儿去吧。

有研究团队给德国世界杯算了个帐,发现世界杯期间整个外国人带来了28亿欧元,这与德国为了举办世界杯修的宾馆、体育场馆相比是九牛一毛的。而在德国,歌星的大型演唱会、大型歌剧、音乐会之类的表演,每年创造的收入是一万亿欧元。所以,办一届世界杯还不如多找几个明星开几场演唱会划算。

2012年波兰主办的欧洲杯,欧足联要求特别高,让波兰必须建各种五星级酒店。要求欧足联的官员必须住单独的五星酒店,距离体育场馆必须在45分钟车程之内,医生、裁判也是一样。所有这些都要求波兰政府免费提供。算下来,波兰为2012年的欧洲杯掏了100亿美元。

无论是世界杯、欧洲杯还是奥运会,还是其他什么大型赛事,比较坑的是,建造的大部分体育设施基本上是一次性消费品,后续收不回什么收益。政府建的时候说这些是基础设施,建好了以后可以长期使用。但这类设施都有特别强的专用性,大部分的体育比赛或者活动都用不了这些东西。

好多支持办世界杯、奥运会的人会反驳说,不能完全算经济账,像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就没指着这个挣钱,为的是提高国际形象,把大国的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说法看似是有道理的。当时南非要办世界杯的时候,好多支持它的国际友人都号称这个行为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南非必将成为一个国际品牌。但是后来,并没有提升它的软实力。

“提升软实力”这种东西比较虚,而且通常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办世界杯期间出几个大的负面新闻,就不好控制了。16年里约奥运会,当时有多少媒体关注的是“贫民窟”和“”?所以,大型赛事对国家形象确实有宣传作用,可是玩砸的概率也特别高。

既然办个世界杯、办奥运会既赚不钱,图名风险又太大,那为什么这么多国家抢着办?图什么?

我们在第一季的节目中就讲过,人快乐不快乐的确跟物质条件有关,但不是钱越多就越快乐呢。快乐跟金钱的关系如果画成一个函数图象,应该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所以,快乐跟金钱的关系要分两截去看。钱特别少的时候,钱越多就越快乐。在某个节点之后,快乐跟钱关联就不密切了,甚至会出现负相关,钱越多快乐的感觉就越少。

看看那些足球大国,像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一批国家,国民人均收入在世界都名列前茅,整个国家处于比较富裕的阶段。也就是说,要想使这些国家的人民快乐,给钱恐怕不成了,得找别的途径——足球。

不过,并不是让这些人看足球比赛他们就能快乐。经济学家做过研究,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比较发达的足球联赛,让老百姓去看足球联赛,快乐的感觉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如果办一场重大的赛事,老百姓的快乐程度就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经济学家研究了欧洲办过大型赛事的国家,比如80年欧洲杯、90年世界杯的主办国意大利、84年欧洲杯、98年世界杯的主办国法国、88年欧洲杯的主办国西德、96年欧洲杯的主办国英格兰、00年欧洲杯的主办国比利时和荷兰,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在大型赛事之后快乐程度都有明显的提升。

经济学家甚至把快乐提升了多少量化出来了,办一场世界杯,老百姓能获得的快乐大概相当于从社会收入金字塔最底下四分之三的位置跳到最顶上的四分之一,这样在财富上的跨越获得的快乐程度就跟办一次世界杯获得的快乐程度是相当的。而且,这种快乐通常可以延续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办一场世界杯,有可能2-4年的时间都处于一个比较快乐的状态。

所以,政客们努力去争取世界杯、欧洲杯的主办权,就是为了愉悦老百姓,争取些选票。虽然算不着经济账,但是政客们还是要编足够多的理由来告诉民众会有特别多的收益。民众从中获得了快乐、幸福感、满足感之后,也就不会去算这些账了。所以,办世界杯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策略。

这也跟我们在第一季讲过的一个结论相关——人骨子里就是群体动物。国家办一场大型活动,在全世界面前搞一个特别大的秀场,这时每个人“作为群体一员”的意识一定被彻底的唤醒,就特别容易融入到整个国家的自尊和自信的体系里,感觉跟周围的人有了一个更亲密连接的纽带。

西方民主政治的常态就是整天吵吵闹闹,互相攻击。在这种环境下,其实所有人的意见都是分裂的。但是,当以一个国之力去办一场大型赛事的时候,那些意识形态的意见基本上就放到一边去了。这就像一堆人跑到教堂里去诵读圣经,会让大家觉得心灵上受到了洗礼,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

在老马商书房的小程序中有一期付费节目,解读的是《盗火》这本书。书里特别讲过这种状态,叫作集体心流,就是所有人都感觉自我良好,甚至会产生一些幻觉,对国家、民族都有很深刻的依恋感、认同感。

所以,办世界杯背后真正的意义是让老百姓获得快乐的感觉,更有凝聚力,而不是追求经济上的收益或者为了一个虚名。

当然,这个结论针对的是西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申办世界杯用这个结论就没法解释了。

10年南非世界杯,南非的老百姓通过办世界杯能获得快乐吗?南非的人均收入距离发达国家差得很远,有三分之一的南非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两美元。这种情况下,大家还处于U型曲线的前半段,多挣钱带来的快乐更多,冲击更大。所以南非在拿下世界杯主办权时,大家都高喊“钱来了”。

所以,对于后工业国家,办世界杯还能买个快乐,还算有意义。对于穷国来说,效仿富国办一场世界杯,最后发现也挣不着钱,对所谓的国际形象的提升也有限,甚至会有负面作用,真不知道它们到底为什么办世界杯了?很可能就是他们根本就没算过来这个帐,很热心地做了一笔特别赔本的买卖。

从物质层面和比较虚的国家形象、软实力的提升看,办世界杯其实得不到太多实质的好处。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办世界杯、奥运会真正能获得的收益是让国民更团结、更快乐。而像南非这样的国家就不适合办世界杯,世界杯这种游戏真不是谁都能玩的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